西安星空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总部: 土建办公室
西安市公园南路南段7号阳光丽城3号楼3单元403室
电话:139-9199-7258   马总
 
  分部:  安装办公室
西安市西影路阳光小区湘园15号楼2单元4
02室
电话:029-83645524
工作邮箱: 2813895792@qq.com
 
新闻中心你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
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发布时间:2014-08-29 | 2015-01-15 22:38:38  点击:
关于印发《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陕发改规划【2011】1293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一日


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贯彻落实《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陕政发〔2011〕37号)精神,充分发挥我省科教资源和产业优势,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创新型陕西的总体要求,通过实施“13115”等科技创新工程,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高。通过实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学研结合更加有效,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明显增强,创新能力的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初步显现,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位居全国第八、西部第一。在卫星导航、高功率激光器、超导材料、抗体药物、特(超)高压输变电等领域的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将会催生出一大批新兴产业。

  二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通过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使全省高技术产业保持了20%以上的发展速度。航空航天、生物医药、软件服务外包和新材料成为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在国内实现产业化,改变了我国核心技术领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的迅速成长推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西安炬光公司为代表的技术引领型,以富士达为代表的标准引领型,以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为代表的技术扩散型,以西安创联为代表的企业裂变型等新兴产业发展模式。

  三是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以西安、宝鸡、杨凌、渭南等国家级高新开发区(示范区)和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为代表的关中开发带,已经成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聚集高端人才、培育新兴产业及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在西安形成了软件与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在宝鸡高新区形成了以钛及钛合金为基础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在杨凌形成了生物医药和生物农业产业集群。

  总体上看,我省具备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技术、产业和环境优势,在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均已全面起步,成为我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也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但与陕西所具有的科技优势和产业基础相比,还显得不够相称;与经济发达省份掀起新一轮发展新兴产业的大潮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国家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相比,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二)机遇挑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新科技革命的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迫在眉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我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着一系列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机遇。七大领域确定的重点行业大多是我省的优势产业,有望获得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二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机遇。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在西部建设国家能源和资源深加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基地,这对于地处西部地区的陕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外市场扩大机遇。目前,国家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行业,都是极具发展前景的产业,其产品和相应的服务都具有十分广阔的国际、国内市场。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面临着各种严峻的挑战。一是世界各国争夺战略主导权的挑战。为抢占新一轮新兴产业发展的主导权和战略制高点,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专利、标准等手段,试图继续主宰全球高端市场,将给我省新兴产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二是各省区市掀起新一轮新兴产业发展大潮的挑战。各省区市特别是东部发达省份纷纷出台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加大投资力度,新上一批项目,抢占战略制高点,对我省也是一个严峻挑战。三是核心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进展的挑战。总体上看,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基本上处在一个水平线上,能否率先取得突破,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为动力,以支撑和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以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重点,坚持依靠自主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坚持依靠市场需求推动产业发展,坚持依靠创新驱动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积极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做大做强,成为支柱产业;大力推进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壮大,成为先导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支持引导与市场配置资源相结合。发展新兴产业,政府要强力推进,发挥组织领导和宏观调控职能,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引导产业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运用市场机制统筹科技资源,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升产业竞争力。

  ——坚持选定有限目标进行重点突破带动全局。集中现有人力、物力和财力,确定若干重点产业,在每个产业当中选择若干重点企业或者产品,选定若干重大项目加以重点扶持,形成“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的连锁效应,构建完整的产业体系,带动整个新兴产业的发展。

  ——坚持传统产业改造与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新兴产业发展,一方面要调整存量,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向新兴产业转移;另一方面要扩大增量,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近期内重点在做大,为企业积累资金,占有较多的市场份额;长远看要做强,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竞争实力,保持在本行业的领先地位。

  ——坚持开放合作与培植地方企业相结合。以自主创新为主,结合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地方企业成长进程,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要积极开展国际间、省际间、企业间的战略性合作,做大做强新兴产业。

  (三)主要目标

  1、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组织实施产业重大创新发展工程,加快航空、卫星应用、物联网、激光器及应用、集成电路、半导体照明、光伏、风电设备、高性能碳纤维及应用、钛及钛合金、生物医药等核心产业链建设,带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30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5%。

  2、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组织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加快推进产学研用结合,以企业为主体建设和完善100个创新平台(包括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建设、重组10个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和完善20个高技术产业基地支撑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以园区为载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企业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5%。    

  3、产业聚集效应显著增强。加快推进航空、航天、生物、软件外包、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基地综合服务功能和支撑作用明显增强。西安、宝鸡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杨凌、榆林力争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高端人才、技术成果和金融资本加速向创新型城市聚集,创新驱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逐步显现。到2015年,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成为国内高端人才聚集、科技成果转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的高地。

  三、发展重点

  按照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依托我省科技、人才、产业基础及优势,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创新发展工程,集中优势资源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壮大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模。

  (一)高端装备制造业

  1、航空产业。以国家实施大型飞机项目为带动,加快大型飞机、新支线飞机、新型通用飞机的研制和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航空发动机、机载系统、专用装备、零部件的规模化制造及转包生产,积极培育现代航空服务业,加速航空产业聚集发展。

 
专栏1   航空产业工程
1、整机制造:以大型运输机和大型干线客机为长线,以ARJ21、MA600、MA700等新支线飞机,运八系列飞机为中线,小鹰系列等通用飞机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民用飞机制造业发展。重点实施中航飞机公司综合建设项目、西飞公司MA700新型涡桨支线飞机、陕飞公司中型飞机生产能力建设等项目。
2、配套产业:重点发展航空发动机研制,燃油控制系统、叶片、盘环件等发动机零部件;飞行控制系统、飞行惯导系统、机载计算机、电源等机载系统;飞机机身、机翼、尾翼、起落架等飞机大部件;陶瓷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和钛合金材料等航空新材料;飞机制造工艺装备、检测试验设备、机场专用车辆、大型模锻液压机、飞机飞行模拟器、机场助航灯故障监测定位系统等航空相关设备。重点实施西航公司大函道比涡扇发动机、宝成公司航空装备产业园、汉航集团航空工业园、中航自控所导航制导与控制产业基地建设等项目。
3、现代航空服务业:重点发展航空发动机维修中心、波音747-400客改货等航空改装维修;西安飞行学院、西安航空技术培训学院、中飞实业公司飞行俱乐部等航空机场运营、航空教育培训、航空旅游博览等现代航空服务业。

  2、航天产业。围绕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加大航天特种高技术向民用产业领域转化力度,组织实施航天动力及有效载荷、卫星应用、航天特种技术等三大产业工程,形成航天主导产业及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全面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专栏2   航天产业工程
1、航天动力及有效载荷:重点发展航天运载动力、空间飞行器有效载荷和航天微电子等产业,着力在液体火箭发动机、固体火箭发动机、卫星有效载荷等领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加快航天主导产品市场开发步伐。
2、卫星应用产业:围绕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领域,着力打造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终端及位置服务、北斗卫星空间基准授时、自主遥感信息、卫星载荷与测控、航天特色旅游等卫星应用产业链;重点建设陕西宽带卫星通信骨干网、卫星导航应用综合服务平台、卫星遥感应用综合服务平台等三大支撑平台,不断拓展卫星应用领域;大力推进中国卫通卫星运营中心、导航卫星应用产业基地、卫星通信产业基地等卫星应用产业重点项目建设。
3、航天技术应用重点发展特种集成电路设计及制造、CAPP数字制造等信息技术;双金属复合管、高性能铜箔及覆铜板等新材料;增雨防雹火箭、特种阀及石化工程、印刷包装设备等航天特种技术,促进航天特种技术在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机械以及防灾等领域的应用。

  3、高端输配电设备。围绕国家特(超)高压输变电及智能电网、储能电站等工程建设,依托西电集团等龙头企业,大力开发智能电网设备、新型电力电子产品、风电场用开关成套设备、电网控制保护成套设备、铁道电气化设备等,推进特(超)高压输变电设备集成化,高、中、低压输配电设备系列化、智能化、小型化、低能耗发展。

专栏3   高端输配电产业工程
1、开关控制设备:重点突破高可靠、免维护、智能化、无油化开关控制设备关键技术,重点发展高压、特高压封闭式组合开关、SF6断路器、真空断路器等产品。
2、变压器:重点突破节能、小型、低噪音、高阻抗、防爆、超特高压、大容量等变压器制造关键技术,重点发展特高压、超高压变压器、特种变压器、组合式变压器、非晶合金变压器等产品。
3、避雷器、绝缘子:重点发展特高压交直流避雷器、超特高压GIS用小型化避雷器、新型大爬距绝缘子等产品。
4、电力电容器:重点发展高压、特高压用电容器,高压输电线路用串联补偿和可控串补成套装置,特高压交直流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及配套的并联补偿电容器装置,加快推进超高压直流输电用电力电容器和冶金、化工、电气铁路用无功补偿装置和无功发生器的产业化。
5、中低压开关、控制柜及真空器件:重点开发真空开关柜、低压开关柜及126KV真空灭弧室、真空断路器等产品;围绕新型电力电子元件,突破高电压等级应用关键技术,加快推进大功率IGBT产业化。


  4、高档数控机床等装备。围绕数控机床“高速、精密、大型”发展方向,重点发展立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磨床等高端产品,加快开发柔性制造单元和柔性制造系统。大力发展新型海洋自升式钻井平台,超深井、多功能、大功率陆地和海洋石油钻采设备等。加快发展大型轴流压缩机、高精度冷热连轧成套设备等大型高精度冶金成套设备,大型交流变频电牵引采煤机等综合机械化煤炭采掘设备。

专栏4  高档数控机床产业工程
1、高档数控机床:依托秦川机床集团、汉江机床集团,重点发展多轴联动、静密、高速、数控、复合、环保的高档机床,实现精密专用机床集成化、通用机床规模化、功能部件及复杂刀具高端化。
2、石油钻采设备:依托宝鸡石油机械、宝鸡石油钢管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超深井、多功能、大功率特种陆地钻机及配套设备、海洋自升式钻井平台、沙漠移动钻井平台等新型石油钻井设备,以及连续油管、大口径埋弧焊管、预精焊管等系列石油钢管。
3、大型高精度冶金成套设备:依托陕股集团、西重院、中钢西重、中冶陕压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大型轴流压缩机、能量回收透平装置、空分压缩机组、高精度冷热连轧成套设备等产品,引导龙头企业积极向成套装备系统解决方案商和系统服务商发展。
4、综合机械化煤炭采掘设备:依托西安重工集团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大型交流变频电牵引采煤机、系列化掘进机、大型刮板输送机、高端液压支架、大型矿用电动轮自卸车、高压辊磨机等设备,推进设备成套化、重型化、智能化和大功率机电一体化发展。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率先做大物联网产业,发展壮大高端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加快培育激光应用产业,加快做强通信产业、半导体照明(LED)产业和新型显示产业,推进六大产业集群化发展。 

  1、物联网产业。围绕传感网络节点、网络构架和信息处理等物联网三大产业领域,组织实施核心芯片、传感器、RFID与定位跟踪、传感网络、系统集成和示范应用等产业工程,突破核心技术、加强战略集成、实施示范工程、推动行业应用。

专栏5   物联网产业工程
1、核心芯片:依托陕西电子信息集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势微电子公司、西北工业大学等单位,组织实施“唐芯一号”芯片产业化、RFID芯片产业化、北斗GPS兼容接收机芯片产业化等重点项目。
2、传感器:依托西北工业大学、中星测控公司、陕西电子信息集团、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宝鸡恒通电子公司、渭河工模具总厂等单位,组织实施MEMS新型传感器研发及产业化、无线压力和惯性传感器产业化、HT系列硅压力传感器、高性能精密角度传感器等重点项目。
3、RFID与定位跟踪:依托陕西烽火集团公司、西安航天恒星公司、西谷微功率数据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二十所等单位,组织实施RFID标签封装及读写器制造产业化、RFID实时定位系列产品产业化、超远距离有源射频系列产品产业化等重点项目。
4、传感网络:依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移动西安分公司、中兴公司、华为公司、西电捷通公司等单位,组织实施新一代宽带通信共性关键安全TePA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下一代移动软交换系统、无线自组织网络、基于3G网络的智能手持终端设备开发及产业化等重点项目。
5、系统集成:依托西安大唐电信公司、中国移动西安分公司、陕西传感网与智能控制工程研究中心、西谷微功率数据公司、华迅微电子公司等单位,组织实施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数据存储及信息化应用平台、智能交通系统、西部优势农产品生产精准管理系统、无线智能照明管控系统、智能网络消防设备管理系统、智能监狱监管系统、文物存护环境实时监测系统、危险品智能监管系统、医疗物品及人员监控系统、智能导游系统等重点项目。
6、示范应用:依托西安大唐电信公司、陕西烽火集团公司等单位,在交通运输、现代农业、能源化工、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现代物流、城市管理、安全监管、旅游等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激发和引导物联网的应用需求。支持建设物联网应用示范区,集中展示物联网应用技术和示范工程,探索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

  2、高端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组织实施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软件研发基地、服务外包、信息服务以及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设备制造等产业工程,发展壮大高端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

专栏6   高端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工程
1、行业应用软件:围绕金融、石油、电力、医疗等重点行业,以未来软件、协同数码、石油新生代、西部世纪、交大捷普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发展行业应用软件业。
2、嵌入式软件:围绕汽车电子、数字导航和医疗电子等发展需求,以中兴通信、华为科技、龙旗、宇龙通信、航天恒星等骨干企业为依托,着力发展嵌入式操作系统和网络化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
3、软件研发基地建设:聚集美国Sybase、SPSS、Oracle、Emerson、Newegg、Objectiva、Active Network,加拿大Platform,日本Fujitsu、NEC、葡萄城,台湾无敌、研华、力新、凌安等国际知名企业设立西安软件研发中心,打造全球高端软件重要研发基地。
4、服务外包:以NEC、富士通、神州数码、炎兴、博通等骨干企业为依托,面向日本、欧美和国内能源、医疗、金融、保险等行业市场,发展服务外包业。
5、信息服务:以利安、海天医疗、亚森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围绕社区数字化平台与信息增值服务,发展信息服务业。
6、集成电路设计:以英飞凌、华芯、771所、631所、华迅、优势、民展、龙腾、信源通等为依托,发展针对通信、数字媒体、信息家电、汽车电子、平板显示、导航与物联网等关键领域核心芯片,包括:3C多功能融合的移动终端芯片组开发、网络通信产品开发、数字信息产品开发、平面显示器配套集成电路开发;射频识别及射频芯片设计、4G芯片、高精度高速度ADC/DAC等。
7、集成电路制造:以西岳电子、卫光科技、能讯、华新丽华等为依托,发展集成电路代工与新型分立器件生产制造。
8、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以美光、威世、771封装厂、天胜、锐晶微电子、西谷微电子、太乙电子等为依托,围绕军民两用市场,发展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
9、集成电路设备制造:以应用材料、理工晶体、西北机器、创联新能源、捷盛电子、三海、西安点石等为依托,发展晶圆制造设备、封测设备、晶体生长设备、筛选设备以及金刚石切割片等产品。

  3、激光产业。重点实施基础材料生产、芯片制备、半导体激光器耦合模块、高功率激光器、先进激光加工、激光医疗、激光投影显示、激光照明和红外探测、激光军事装备等产业工程,推动我省激光产业快速发展。

专栏7   激光产业工程
1、基础材料:以西安创联精细陶瓷、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安华晶电子等为依托,重点实施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热沉、AlN陶瓷、薄膜制备、焊料开发、GaAs晶体、光学镀膜等产业化项目。
2、芯片设计制备依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等单位,重点实施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芯片设计和开发、金属电极制备、外延生长设备等产业化项目。
3、半导体激光器耦合模块:依托西光集团,205所等单位,重点实施半导体激光器整形模块产业化,非球面透镜、柱面镜、微透镜及阵列微透镜等关键光学元器件等生产能力扩建项目。
4、高功率激光器:依托西安炬光科技、陕西西大科里奥等单位,重点实施半导体激光器、全固态激光器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扩建、极端环境下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等产业化项目。
5、先进激光加工制备:依托西北机器公司、应用材料西安分公司等单位,重点实施光纤耦合模块和带有光学整形、控制系统、电源、反馈电路和保护电路的OEM扭钥匙系统项目,薄金属板激光焊接系统、激光塑料焊接系统、激光熔覆系统激光硬化系统、激光硬钎焊接系统、太阳能激光刻膜系统以及激光硅片打孔系统等先进激光加工设备产业化项目。
6、激光医疗:依托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西北医疗器械公司、蓝港医疗科技公司等企业,重点实施激光诱导荧光光谱仪、荧光定量基因检测仪、基于激光和图像技术的疾病诊断、生物检测等系列激光诊断、检测设备,以及激光脱毛、吸脂、祛斑等激光美容设备和激光前列腺治疗等激光治疗设备等一批产业化项目。
7、激光投影显示:依托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等单位,重点发展影剧院和大型公共场所用大色域投影显示系统、大型激光表演系统、激光彩色电视用高功率全固态激光器系统、家庭用激光显示系统、公共信息显示系统、便携式激光投影系统等系列化激光投影显示产品。
8、激光照明和红外探测系统:依托陕西电子信息集团,重点实施激光夜视照明系统、红外探测技术和系统制备等产业化项目。
9、激光军事装备:依托中科院理化所等单位,重点实施单兵作战系统等国防军事装备核心高功率激光器产业化项目。

  4、通信产业。围绕通信设备制造和通信研发服务等领域,组织实施通信系统设备、智能终端与关键零部件、核心元器件与嵌入式软件、增值服务等产业工程,形成集通信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应用与服务为一体的通信产业集群。

专栏8   通信产业工程
1、通信系统设备:重点研发基于下一代移动与互联网的交换、传输、网络与接入设备,重点发展涵盖TD-SCDMA、WCDMA、CDMA、LTE的无线通信系统设备。
2、智能终端与关键零部件:重点发展手机终端、移动宽带终端、移动融合终端等智能终端,超宽带、多频、多波束、智能等新型通信天线,光传输平台、光端机、光中继站等光通信部件,以及射频连接器、电缆组件、微矩形连接器、通信电源等零部件产业。
3、核心元器件与嵌入式软件:重点发展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兼具导航功能的基带与射频芯片组等核心元器件;围绕3C融合,重点发展面向信息家电、通信设备、导航终端、车载通信等领域的嵌入式软件。
4、通信增值服务:重点发展以数字媒体、数字内容、即时信息服务等为核心的通信增值服务,以及网络系统集成与工程服务等。

  5、半导体照明(LED)产业。重点突破半导体照明产业的芯片、电源、散热、专用设备等一批核心技术,重点实施外延与芯片开发、大功率封装、应用产品和设备与材料生产等产业工程, 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专栏9   半导体照明产业工程
1、外延与芯片:以中为光电和华新联合科技为依托,重点发展基于蓝宝石、硅基板的高亮度外延片生长和芯片关键技术的研发、制造。
2、大功率封装:以铜川麟字、西安智海、西安金巢光电和渭南永泰为依托,重点发展大功率高亮度LED封装产业。
3、应用产品:以鼎元神光、智海、西安麟字、立明和烽火佰鸿为依托,重点发展LED照明产品;以771所、彩虹光电、青松科技为依托,重点发展AC LED、背光源、LED显示产品;以杨凌、阎良、陕汽为依托,重点发展农业、航空、汽车等特种照明产品。
4、设备与材料:以西电科大、神光慧能、能讯和理工晶科为依托,发展LED衬底材料、MOCVD和激光炉等关键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

  6、新型显示产业。突破数字电视SoC芯片关键技术,大力发展液晶玻璃基板、OLED/PLED材料和器件,实现对合机、研磨机、光电检测系统等专用设备的产业化,提升平板显示产业整体实力。

专栏10   新型显示产业工程
1、数字电视SoC芯片:依托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安创芯科技公司,突破数字电视SoC芯片关键技术,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SoC系列芯片产业化。
2显示材料:依托彩虹集团,重点突破液晶玻璃基板6~8.5代的量产关键技术,组织实施系列液晶玻璃基板产业化项目,逐步扩大国内市场份额;依托瑞联公司、彩晶公司、彩虹集团等,重点突破LCD混晶材料及OLED/PLED材料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积极推进LCD背光源CCFL用荧光粉、PDP用荧光粉、OLED/PLED材料产业化项目建设。
3显示器件:依托宝莱特公司等,重点突破小分子蒸镀、旋涂、高精度定位等关键工艺技术,进一步完善PM-OLED/PLED技术,掌握中小尺寸AM-OLED/PLED量产技术,实现OLED/PLED器件产业化。
4、显示装备:依托西北机器、航天自动化等公司,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步伐,大力推进对合机、光电检测系统、荧光粉清洗机、研磨机、屏老炼堆栈机和后物流生产线等平板显示专用设备产业化项目建设。

  (三)新能源产业

  依托我省在新能源方面的产业优势,组织实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产业工程,壮大新能源产业规模,加快智能电网及运行体系建设,形成陕北风电和光伏发电、关中新能源装备制造、陕南核电三大产业聚集区,使我省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地位的新能源产业研发、制造和应用示范基地。

专栏11   新能源产业工程
1、太阳能:依托陕西电子信息集团、美国应用材料、西安理工晶科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硅材料加工、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专用设备等三大产业,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实施一批大型产业化项目,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提高太阳能发电设备国产化水平,使多晶硅、电池片、电池组件等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完善光伏技术研发、光伏产能建设、光伏发电及应用等产业链,做大做强太阳能光伏产业。
2、风能:依托金风科技、盾安科技、捷力电力电子、永电电气等骨干企业,重点突破2.5兆瓦以上风电机组集成制造技术,新型永磁直驱风电机组,提高省内风电整机装备国产化制造水平,增强风电市场竞争能力;围绕风电装备整机带动零部件配套产业发展,打造西安风电设备制造产业集群。
3、生物质能:以减少对化石能源需求为方向,以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做强做大生物能源产业为目标,加强技术创新,加大资金投入,实施燃料乙醇、生物柴油两大工程,着力培育生物质能资源,积极发展生物质发电和生物液体燃料,推广农村沼气和固体成型燃料,发展循环经济。
4、核能: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核电机遇,依托西安核设备、国核宝钛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稳压器、蒸发器支撑、主泵支撑、压力容器、核级锆棒材、管材、核燃料以及燃料运输系统设备等,全面提高我省核电设备零部件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

  (四)新材料产业

  在高性能结构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等五大产业领域,重点实施钛及钛合金、碳纤维、电子级硅材料、新型生物材料等产业工程,着力构建钛及钛合金、高性能碳纤维、硅材料、钼及钼合金等四大核心产业链,形成以宝鸡、西安为核心“一轴七园”的产业布局,建成世界级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

  1、高性能结构材料。积极开展高性能钛合金、镁合金、铝合金等先进轻合金材料制备等关键技术的研发,组织实施钛及钛合金材料、钛部件、钛终端应用产品、钛材料专用设备和高性能镁合金等产业工程,完善钛及钛合金产业链,形成新型高性能钛板带材、精铸件、人体植入物、大型反应釜等一批高端产品。

专栏12  高性能结构材料产业工程
1、钛及钛合金材料:依托宝钛集团、西部超导公司、西部钛业公司等骨干企业,加快建设高品质金属复合材、大规格宽厚钛合金板材、高精度薄板材及无缝管材、高性能钛合金丝棒材、大功率钛及钛合金熔炼用电子束冷床炉、高性能钛钢复合板、钛铜复合棒爆炸—轧制,以及钛及钛合金返回主辅料回收处理等一批重点产业化项目,实现高端钛及钛合金材料批量制备国产化。
2、钛部件:依托西部金属材料公司、陕西宏远锻造公司、宝鸡力兴钛业公司等骨干企业,加快建设钛及钛合金铸件管道件、钛及钛合金异型锻件等一批重点产业化项目,明显提升钛部件加工制造水平。
3、钛终端应用产品:依托西部超导公司、西安宝德公司、宝鸡鑫诺公司等骨干企业,加快建设低温超导用铌钛材、高性能钛合金粉末冶金零件、生物医用钛材等一批重点产业化项目,实现钛产品应用的功能化、多样化。
4、钛材料专用设备:依托宝色特种设备公司、宝冶钛镍制造公司、西安优耐特容器制造公司、西部金属材料公司等骨干企业,加快建设钛合金加工装备、钛镍基离子膜节能电解槽等一批重点产业化项目,提升国内钛装备整体制造和应用水平。
5、高性能镁合金材料:依托西北工研院、金航公司等,重点建设新型高性能耐热系列镁合金制备及产品开发项目;依托西安四方公司实施轻质高强度镁锂合金及镁锂基复合航空材料产业化项目,促进航空、航天、汽车等产业发展。

  2、先进复合材料。组织实施碳纤维材料、碳纤维制品和陶瓷基复合材料产业工程,在碳纤维材料T300的基础上,加快T400及以上级高性能碳纤维材料研发和产业化,构筑多元化、规模化的碳纤维材料产业链。

专栏13   先进复合材料产业工程
1、碳纤维材料:依托西安康本公司重点建设高性能碳纤维材料产业化项目。
2、碳纤维制品:依托航天四院43所重点建设复合电缆芯、大型飞机结构件、碳纤维预浸料、碳纤维预制体等产业化项目;依托超码公司实施飞机碳刹车盘、碳碳热场材料产业化项目;依托航空制动公司实施飞机、汽车用刹车材料产业化项目;依托科耐摩擦材料公司实施纸基摩擦片产业化项目。
3、陶瓷基复合材料:依托帝邦公司重点建设特种复合陶瓷材料及制品产业化项目;依托航空制动公司实施碳/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刹车盘产业化项目。

  3、电子信息材料。围绕电子信息材料高起点、规模化、前瞻性发展要求,大力推进新型电子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组织实施电子级晶硅材料、平板显示材料、电子浆料和其它电子专用材料产业工程,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专栏14   电子信息材料产业工程
1、电子级硅材料:依托天宏硅材料公司重点建设年产3750吨微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线项目;依托理工晶体科技公司和创联新能源设备公司重点建设单晶炉产业化项目;依托华山半导体材料公司重点建设单晶硅切片加工项目。
2、显示材料:依托瑞联近代电子材料公司重点建设OLED显示发光材料高技术产业化项目;依托彩虹集团重点建设TFT-LCD玻璃基板产业化和PDP用荧光粉产业化项目。
3、电子浆料:依托宏星浆料公司重点建设新型环保电子浆料、超细电子粉体材料、金导体浆料、银导体浆料、铝导体浆料、电致热有机系列电子浆料等产业化项目,形成电阻浆料、导体浆料、介质浆料、有机浆料等系列产品。
4、其它电子材料:依托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重点建设大规模集成电路散热材料、CT机用高精度钨片、稀有金属靶材、铌合金加工材和钽板管带材等稀有金属电子材料深加工项目;依托西北工研院、西凯光电公司,重点建设室温核辐射探测器用CZT晶体制备及应用产品开发项目;依托航天四院建设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产业化项目,提升挠性印制电路板、液晶显示屏等电子产品制造水平。

  4、新能源材料。积极开展多晶硅制备综合利用新技术研发,组织实施太阳能级硅材料产业工程,构建多晶硅、单晶硅、单晶硅片(棒)等硅材料产业链;加大力度开发核电设备专用新型稀有金属材料,组织实施核电用材料产业工程,为我国核工业快速发展提供支撑。

专栏15   新能源材料产业工程
1、太阳能级硅材料:依托西京科技实施高纯度单晶硅制备与加工产业化项目;依托隆基硅材料公司、华晶电子公司、骊晶电子公司等实施单晶硅切片加工项目。
2、核电用材料:依托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实施核电用反应堆控制棒产业化、锆合金包壳材料产业化、高性能金属多孔材料产业化等项目;依托天力复合材料公司实施核电用层状金属复合材料产业化项目;依托国核宝钛锆业公司实施核电用锆合金管、棒、板带材产业化项目。

  5、新型功能材料。组织实施高质量钼及钼合金粉末及烧结制品、高性能钼及钼合金坯材料及器件和环保节能型钼化工产品等产业工程,形成高附加值的钼及钼合金产业链。组织实施新型生物材料、稀有金属粉末及金属多孔材料和其它稀贵金属材料等产业工程,逐步形成我省新材料产业新的增长点。

专栏16   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工程
1、新型生物材料:依托艾尔肤公司重点建设组织工程皮肤材料产业化项目;依托巨子生物公司重点建设类人胶原蛋白系列产品产业化项目;依托西部超导公司重点建设医用钛合金材料项目。
2、高质量钼及钼合金粉末及烧结制品:依托金钼集团,大力推进高纯度钼粉、喷涂用球形钼粉、超细钼粉、注塑成型用钼粉等钼及钼合金粉末的系列化发展。
3、高性能钼及钼合金坯材料及器件:依托金钼集团、西部鑫兴钼业公司,积极推进高精度钼箔、钼带、钼器件、钼靶材、超细钼丝等系列制品扩大规模,大力发展钼铜复合材料、TZM(掺杂钛锆)钼合金、稀土掺杂钼合金、复合强化钼合金等钼合金材料。 
4、环保节能型钼化工产品: 依托西部鑫兴钼业公司,积极开发低硫、低污染环保型石油化工产品用含钼催化剂,形成系列化有机钼产品。
5、稀有金属粉末及金属多孔材料:依托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重点建设稀有金属粉末及冶金制品、金属多孔材料及元件、铁铬铝纤维、不锈钢纤维、多层金属复合网等稀有金属粉末及金属多孔材料产业化项目。
6、其它稀贵金属材料:依托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重点建设钨及钨合金板材、钨深加工制品、钨及钨合金棒材,贵金属毛细管材、窄带材、多层复合异型丝等产业化项目;依托陕西斯瑞公司、西安交大,加快实施电力开断触头CuCr(铜铬)材料、高速机车牵引电机转子高性能Cu-Cr-Zr(铜铬锆)合金材料、汽车焊接电极材料等高导高强铜基合金材料产业化项目。

  (五)生物产业

  在生物医药和生物育种两大产业领域,重点实施生物检测试剂、创新药物、现代中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农作物良种、畜牧良种、林业新品种等产业工程,加速生物技术创新和产业开发,促进我省生物产业做大做强。

  1、生物医药。重点在生物检测试剂、创新药物、现代中药和新型医疗器械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实施生物医药产业工程,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化发展。

专栏17   生物医药产业工程
1、生物检测:开发预防、诊断威胁人民生命与健康的传染病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积极开展肝炎、结核病、肺炎和出血热等重大传染病疫苗的升级换代;推进生物芯片技术在传染病检测、疑难病临床检测、药物筛选、食品检测、环保检测等领域的应用。
2、创新药物:重点在治疗性抗体、多肽合成药物、不产生耐药性的新型抗生素、人血代用品、急救药物等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创新药物。推进缓释、控释、靶向、透皮、粘膜给药制剂等各类新型制剂的开发和产业化。
3、现代中药:重点推进中药提取物、中药饮片、原料药等中间体的研发和生产;开展中药剂型的改造和二次创新,加快治疗心血管、肿瘤、肝炎、骨质疏松、血液病、肾病、胃消化等疾病的中成药开发。
4、生物医学:重点开发生物医学材料、人造皮肤、人工骨、心脏起搏器等器件及制备技术;发展低成本、高性能、多功能、易操作的社区和家用医疗器械;加大重大疾病的急救、诊疗、康复技术和设备的研发。
5、生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重点开展秦巴山区和黄土高原生物物种多样性调查,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性研究,建设6-10个生物物种种质资源保护区和植物种质资源圃。建立生物资源的评价、鉴定、保护与利用技术体系,实现我省生物资源由数量型收集向质量型保护与利用转变。充分利用组织培养、基因和生物分离等现代生物技术以及驯养繁殖的科学试验,对优势特色生物资源进行保护和修复,促进我省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2、生物育种。围绕解决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结构调整等核心问题,依托杨凌示范区,加快一批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积极推进农作物良种、畜牧良种和林业新品种的选育,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专栏18   生物育种产业工程
1、农作物良种:重点推进优质高产小麦、专用玉米、杂交油菜等农作物良种的产业化;加强作物遗传改良、超级品种选育等农作物良种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开展转基因和抗逆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
2、畜牧良种:加速开展肉牛、奶牛分子细胞工程育种关键技术研究,培育出优势性状新品系,建立稳固的具有集团特色的肉牛、奶牛育种基地;采用现代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手段相结合,选育适应我省及周边地区的优质瘦肉型配套系杂优猪;采用胚胎工程和基因工程与分子育种及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加快奶山羊、肉山羊高产品系、绒山羊细绒品系选育。
3、林业新品种:重点培育抗虫、高产、优质基因工程速生用材林和经济林新品种;结合我省陕北和渭北地区干旱、盐碱、荒漠地生态修复和保护的需求,开发一批具有防风固沙、治理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的新经济林木和压碱抬田的生态渔业技术;结合我省生物能源产业发展需要,培育改良含油量高且速生的林木新品种。

  (六)节能环保产业

  组织实施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资源综合利用、环保服务等产业工程,大力开发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推进合同能源管理,依托重点工业区建立环保产业示范园,加快我省节能环保产业高水平、规模化发展。

专栏19   节能环保产业工程
1、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重点发展城市污水处理、中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地下水饮用水源净化等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成套设备;冶金、炼焦工业烟气脱硫、脱硝、除尘和工业有机废气及机动车尾气净化等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与设备;垃圾、工业废弃物及污泥处置设备;环境质量、饮用水源、废水及烟气排放在线监测、遥感遥测、监控技术与设备。
2、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发展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治理设备;油页岩、高岭土以及有色、稀贵金属等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煤层气综合利用,煤矸石、煤泥发电;冶金、化工、造纸、食品、印染、纺织等行业废气、废液、废渣的资源综合利用。
3、环保服务:重点开展水体、大气、噪声、固废、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培育环保技术、产品的评估、咨询、交易等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自动连续监测等方面的专业化运营服务机构;发展环保设备生产、工程设计、安装调试和运行管理等一体化的集成服务型企业。

  (七)新能源汽车产业

  依托比亚迪公司、陕汽集团等龙头企业,组织实施整车制造和配套系统产业工程,积极培育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纯电动客车和纯电动码头牵引车等,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系统、控制系统、充电系统、充电桩和充电站系统,以及燃料电池一体化技术及其在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化发展。
四、重点产业链

  以“产业发展集群化,集群发展园区化”为基本模式,依托我省科教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依托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产业基地,着力构建航空、卫星应用、物联网、激光器及应用、集成电路、半导体照明、光伏、风电设备、高性能碳纤维及应用、钛及钛合金、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链,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一)航空产业链

  以西安航空产业基地为核心,以汉中、宝鸡、咸阳、渭南等地为扩展,构建“一基地五园区”产业发展平台,进一步整合陕西航空产业资源,完善由整机研究、设计、制造、试飞鉴定、教学培训以及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零部件、专用装备制造、现代航空服务业等构成的完整产业链,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

  (二)卫星应用产业链

  以西安航天产业基地为核心,着力打造卫星应用及运营服务产业链,加快卫星通信广播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加强卫星导航应用与基础保障体系的关联建设,促进卫星导航运营企业规模化和终端设备产业化发展;建立遥感卫星数据的开发利用和开放共享,加强卫星遥感数据在重要行业和区域发展中的应用,建设国内一流的民用航天高技术产业基地。

  (三)物联网产业链

  以西安高新区为核心示范区,构建以应用解决方案为核心,传感感知、传输通信、运算处理为关键环节的物联网集成创新产业链,加快形成较为完备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全力打造物联网产业集聚地,建设西安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四)激光器及应用产业链

  在西咸新区,构建基础材料生产、芯片制备、半导体激光器耦合模块、高功率激光器、先进激光加工、激光医疗、激光投影显示、激光照明和红外探测、激光军事装备等产业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产业发展承载能力,建设国际一流的高功率激光器及应用高技术产业基地。

  (五)集成电路产业链

  以西安高新区为核心,构建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集成电路设备等产业链,完善包括测试与分析平台、MPW&IP平台、EDA平台、人才培训服务平台等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培育形成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建设国内一流的集成电路设计西安产业化基地。

  (六)半导体照明产业链

  在西安高新区和西安经开区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构建半导体照明外延片、管芯及MOCVD设备、芯片封装、半导体照明灯具设计生产等产业链,建设国内一流的半导体照明高技术产业基地。

  (七)光伏产业链

  以西安为核心,以宝鸡、咸阳、渭南、商洛、延安、榆林为辐射,构建硅材料加工、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专用设备、发电系统等产业链,提高光伏产业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建设高端光伏产业基地。

  (八)风电设备产业链

  在西安经开区,构建发电机、变频器、叶片、塔筒、轴承、变桨控制系统、整机控制装置以及整机制造等风电设备产业链,强化自主研发和产品系列化、成套化发展,形成整机、核心部件、配套零部件制造三级产业体系,建设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风电设备产业基地。

  (九)钛及钛合金产业链

  在宝鸡高新区和西安经开区,构建钛及钛合金材料制备、钛部件制造、终端应用产品制造及特种专用设备制造等产业链,并向高端产业链延伸,扩大钛及钛合金材料在新型飞机、载人航天、探月、海洋、石化、核电等领域的应用,建设国际一流的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

  (十)高性能碳纤维及应用产业链

  在西安航空产业基地,构建高性能碳纤维、碳纤维预浸料、碳纤维预制体、碳刹车盘、高温炉用热场材料、输电铝导线用碳纤维复合芯、大型飞机用碳纤维结构件等产业链,建设国内一流的高性能碳纤维及应用高技术产业基地。

  (十一)生物医药产业链

  以西安为核心区、杨凌为拓展区、陕南三市为辐射区,构建丹参、黄姜、绞股蓝、秦艽、天麻等优势资源中间体、原料药、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等产业链,在陕南建设医药原材料种植、生产基地,在西安—杨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研发、制造基地,建设国内一流的生物医药高技术产业基地。

  五、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落实科教兴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积极实施知识创新、产业创新、产业支撑以及研究院、产业联盟、创新型城市建设等六大创新工程,构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技术转移转化、区域创新环境等完整的创新体系。大力推进军民技术融合,促进经济、科技、教育有机结合,破解技术瓶颈制约,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最大限度发挥自主创新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

上一条:陕西省“十二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下一条:最后一页
西安星空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西安市公园南路南段7号阳光丽城3号楼3单元403室  
马总:139-9199-7258        雷经理 :135-7228-7726
陕ICP备16017210号   西安网赢网络科技